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译界人物

翻译者,词语的摆渡人-『译网』

翻译者,词语的摆渡人

作者:Joanne 中国现代性历史发展历程中,有无数著名的翻译家,如严复、傅雷、许渊冲……而如果我们走进翻译者的生活,又会发现,翻译也是一项具体而微的工作,有不同的进入路径,也有不同的方法论。 ​翻译一份上万字的文件,尚且需要好些天。翻译一...

赞(7)MerryMerry阅读(200)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译网』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中国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于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8月10日逝世,享年99岁。巫宁坤这个名字,公众可能并不熟知,但看过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一定印象深刻,而巫宁坤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的译者。知名学者余世存说:“大陆汉语...

赞(30)MerryMerry阅读(229)
习近平主席的女翻译周宇-『译网』

习近平主席的女翻译周宇

  有人说:“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都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它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给领导人当翻译很神秘,但他们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 不少人注意到,站在他身...

赞(23)MerryMerry阅读(208)
“老神仙”陆谷孙:质本洁来还洁去-『译网』

“老神仙”陆谷孙:质本洁来还洁去

2016年7月28日下午1时39分,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陆谷孙先生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76岁。 陆谷孙先生曾经主编《英汉大词典》。他曾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

赞(16)MerryMerry阅读(159)
百岁人生,洗尽铅尘——谈译者杨绛-『译网』

百岁人生,洗尽铅尘——谈译者杨绛

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 105 岁。 关于杨绛先生作为一个作家的才学成就,有如高山深海,人尽皆知,这里我们不做重复,只讲讲一个关于杨绛先生的在翻译界...

赞(15)MerryMerry阅读(207)
中西文学交流学者柳无忌-『译网』

中西文学交流学者柳无忌

梅显仁     柳无忌是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曾先后任我国南开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和美国劳伦斯大学、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柳无忌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学的研究、教学与交流,是公认的中西比较文学的重要开拓...

赞(9)MerryMerry阅读(185)
罗郁正谈翻译-『译网』

罗郁正谈翻译

作者:张绪强  罗郁正是一位美籍华人汉学家。他192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4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哈佛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专业,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52年,他入亚拉巴马州的斯蒂尔曼学院英文系任教英国文学。...

赞(9)MerryMerry阅读(234)
双腿重残的他自学成才,翻译创作大量作品-『译网』

双腿重残的他自学成才,翻译创作大量作品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张辉 文/图    他从未体会过行走的滋味,却从事“涉外工作”;他初中毕业,却用6年时间自学考取英语大专文凭;他被称为“轮椅上的翻译家”,却并不引以为傲;他是旁人眼中的奇迹,却只是自己心中的“自己”:“不把自...

赞(9)MerryMerry阅读(161)
译坛“隐者”的默默耕耘 ——翻译家倪庆饩教授印象-『译网』

译坛“隐者”的默默耕耘 ——翻译家倪庆饩教授印象

作者:韦承金 人物小传 倪庆饩,南开大学教授。1928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毕业于曾被誉为“东方哈佛”的上海圣约翰大学。1947年开始从事翻译,翻译发表了希曼斯夫人的诗《春之呼声》、契诃夫的小说《宝宝》等。毕业后先在北京某对外文化交...

赞(9)MerryMerry阅读(140)
译画双栖:展现真实而全面的林纾-『译网』

译画双栖:展现真实而全面的林纾

         林纾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画家,亦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之一。福建工程学院与林纾有创校之缘,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林纾文化研究,从资料征集、遗...

赞(10)MerryMerry阅读(181)
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译网』

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外号“雪莱” 。1915年11月25日,大诗人徐志摩出生18年后,在他的故乡———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又一位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大学者———许国璋出生...

赞(9)MerryMerry阅读(135)
《翻译美学导论》前言——刘宓庆-『译网』

《翻译美学导论》前言——刘宓庆

    这本书是十多年前(1992年春—1994年春)我在香港的大学执教期间写的。临近1997年,正值英国殖民制度在港岛的“风烛残年”,岛内外各种牌号的旧势力非常活跃,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不断兴风作浪,中华文化受到政治高气压...

赞(11)MerryMerry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