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2004:国内本地化行业大盘点

岁月的时空即将走过2004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刻,追踪2004年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年度足迹,梳理行业和公司的收获与得失,成为本地化人今年的最后一份答卷。

2004年,国内本地化行业发生了众多引人注目的大事件,可以归结为转型外包、精耕细作、黑马横空、扎营中国、宣传推广等方面。2004年,将成为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转型外包

2004年,国内一些本地化公司向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转变,成为行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中国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的“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的企业名单中,博彦科技、文思创新、天海宏业榜上有名。

这三家公司都是国内较早从事软件本地化服务的知名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管理、人才和客户关系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借助于我国信息产业支持国内企业从事欧美市场的软件外包的机遇,这些软件本地化企业不约而同地从软件本地化服务提供商向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转变。

尽管各自的发展战略各有不同,但是共同点是保持原来软件本地化业务的基础上,积极从事软件测试的外包,通过与大型国际软件开发商提供包含现场测试的服务形式,提供软件的国际化测试和本地化测试。

做大还是做强,是公司发展阶段到一定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向软件外包服务,这些公司可以显著扩大规模,以扩大规模效益。

精耕细作

与前面国内“老牌”本地化公司向软件外包服务上转型形成鲜明对比,国内一些发展中的本地化公司正在向专业软件本地化服务提供商转变。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博芬公司、多语公司和创思立信公司。它们专注于软件本地化业务,专注和深入是其共同点。所有的业务都以软件本地化为核心,提高产品和管理质量,对业务进行深耕细作。

这些软件本地化公司不断扩大服务的本地化业务种类,从单一语言服务提供商(SLV)向区域语言提供商(RLV)过渡,提供东亚市场的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和朝鲜语(CCJK)的本地化服务,包括本地化工程处理、翻译和桌面排版等业务。多语言桌面排版是这些公司强化的一个本地化业务。

他们中的一些人士认为,本地化公司的“规模大”不一定“实力强”。如果规模大,但是经受不住市场竞争的考验,就像硕大的肥皂泡,虽然看上去美丽,但是却是一捅就破。他们坚信“做强”才是公司的立足和发展的基石,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

黑马横空

毫无疑问,交大铭泰成为2004年国内本地化行业出现的一匹“黑马”。

2004年初,交大铭泰在京举行2004年战略发布会上,宣布了公司新战略和品牌再造工程,致力于信息本地化服务。交大铭泰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翻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随后交大铭泰加强了舆论宣传,引起国内各类媒体的关注。“本地化”是什么?交大铭泰为什么第三次“变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交大铭泰是国内率先提出“信息本地化”概念的公司,但是,追踪交大铭泰近一年的经营活动,无论是运作方式、管理方式,还是市场定位和客户发展战略,国内很多传统的软件本地化公司却始终将交大铭泰划归为传统翻译公司。

姑且不论交大铭泰是否属于新一代本地化公司,仅就“信息本地化”概念的提出,足以提高国内对本地化行业的认识,这对于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交大铭泰对翻译技术具有深刻的理解,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雅信CAT”,开创性的提出翻译服务的新模式“东方翻译工厂”。交大铭泰的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的信息本地化专家,完成“本地化世界,国际化中国”的使命。目标是明确的,也是远大的,但是交大铭泰的实践表明,实现这个目标,仍需要厚积薄发,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充满荆棘。

扎营中国

中国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低廉的人力资源,正在吸引更多的国际本地化公司进入中国,在中国从事本地化服务。2004年,又有一批国际本地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扩大业务规模。

2004 年来自捷克的摩拉维亚(Moravia)进入中国,在南京建立办事处,主要提供测试服务。

来自捷克的另外一家本地化公司Skrivanek,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将在中国提供笔译和口译服务,以及周边其他亚洲国家语言的翻译。

来自台湾省的本地化公司塔吉克(TargeTek),也在北京成立办事处,提供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的本地化和桌面排版服务。

来自美国的localize technologies 公司在2004年8月份在北京成立办事处,提供东亚语言市场的本地化和全球化服务。

另外,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知名全球化公司信必优(Symbio)进一步在中国扩大规模,提供多语言的本地化和国际化工程处理以及软件测试服务。

国内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规模,较低的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势,都是吸引更多国际本地化企业加大中国市场投入的有利因素。

谁在说

本地化服务是个新兴行业,即使在国外的行业认知度也很有限,由此造成国人不谈本地化。其实,不是不想谈,而是不知道在哪里谈,谈什么,谈给谁听,因为没有固定的协会组织和交流平台可以满足交流的需要。

这一切在2004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本地化行业人士的努力,国人对本地化行业的认识有了不少的进步。

国内本地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推动行业认知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博芬公司的赵杰先生参加了2004年6月在德国召开的全球化和本地化协会(GALA)主办的本地化行业圆桌会议,与国外同行就本地化服务的管理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多语公司的段晓江先生在2004年7月美国翻译协会(ATA)的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翻译和本地化市场状况的专题演讲。提出了多语言桌面排版离岸外包的模式。

博彦科技公司的王斌先生在200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就开展欧美市场的软件外包进行了专题演讲,阐述了我国发展软件外包的优势和方式。

2004年9月由保捷环球开发和维护的“中国本地化网”,掀开了国内本地化行业人士自由交流的平台,也为其他各界了解中国本地化行业开启了一扇窗口。

在推动国内本地化行业的认知程度的人士中,来自本地化行业的普通员工的贡献可圈可点。他们纷纷撰写行业市场和技术的文章,创建本地化行业的个人网站,在各种公开场所进行专题演讲,促进行业人士的交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本地化世界网”。

2004年,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正呼啸着驶过人们的视线。从全球本地化行业看,这一年显得波澜不惊,平平淡淡。但是,国内本地化行业却在这一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国内本地化行业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以上列举了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几个引人注目的变化,还有很多其他的变化没有一一阐述,包括国内一些传统翻译公司向本地化服务转型,本地化培训市场成为新热点等。这些深刻的变革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产生影响。

来源:中国本地化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2004:国内本地化行业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