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中西文学交流学者柳无忌

梅显仁

    柳无忌是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曾先后任我国南开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和美国劳伦斯大学、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柳无忌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学的研究、教学与交流,是公认的中西比较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被美国学术界誉为沟通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桥梁。

                        一

    柳无忌原名柳锡礽,祖籍江苏省吴江县黎里镇。柳无忌1907年7月22日出生。父亲柳亚子,是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辛亥革命时期重要文学团体“南社”的领导人。柳无忌自幼便在诗书世家氛围的熏陶中,接受中国旧式私塾和南社贤达的启蒙教育,较早接触到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翻译文学经典作品,有比较扎实的中西文学根底。1920年,柳无忌在家乡的小学毕业,便赴上海圣约翰青年会学校读书。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次年,他得以跳级转入圣约翰中学三年级学习。圣约翰中学除国文外,所有课本均为英文,老师上课也用英语进行教学,从而为柳无忌奠定了优良的英文基础。1925年,柳无忌进入北京清华高等预科学校学习。初修化学,不久便弃理从文,师从朱自清等文学大师学习文学。1927年,柳无忌在清华毕业,赴美国留学。次年,柳无忌取得美国劳伦斯大学学士学位,随即转入耶鲁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1931年,柳无忌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旋即赴欧洲进修,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和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继续研究中外文学。1932年7月,柳无忌返回中国。这时,他年方25岁。
回到祖国的第二个月,柳无忌便应聘担任天津南开大学英文系教授。次年,他兼任英文系系主任。当时,南开大学英文系刚刚开始创立,柳无忌怀着极大热情主持该系的工作。他广罗天下英才,引进了几位海外留学归来的饱学之士加强英文系的师资,如司徒月兰、罗皑岚、梁宗岱、张彭春、黄佐临等,并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朱自清、朱光潜、朱湘、孙大雨、罗念生等来校讲课。他本着“广博而精深”的原则设置英文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并带领全系师生组织文学社团、出版英文刊物、上演英语话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柳无忌的不懈努力下,南开大学英文系虽然创办不久,但很快就在国内诸高校中独树一帜,名声大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柳无忌辗转担任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授,讲授英国文学史、英国戏剧与希腊戏剧。虽然国难当头,条件艰苦,但柳无忌潜心奋发,教学著译均建树颇丰。八年之中发表论文40余篇,编撰书稿16部,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柳无忌应美国之邀,携妻挚子赴佛罗里达州的劳伦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英文和中国文化。1948年,柳无忌争取到一笔研究奖金,到位于美国康涅狄克州的耶鲁大学图书馆从事孔子、儒学和中国文学研究。1951年,他应聘担任耶鲁大学中文教授。1953年,柳无忌到纽约州哈脱威克大学中国文化系任教,兼任该系系主任。1955年,柳无忌返回耶鲁大学,主持少数民族资料翻译工作。1960年,他应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之聘,担任教授兼现代语文系中文部主任。1962年,柳无忌迁居印第安纳州,在印第安纳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次年,印第安纳大学创办东亚语言文学系,柳无忌出任该系首任主任。1972年,柳无忌加入了美国国籍。1976年,69岁的柳无忌从印第安纳大学退休。1978年,他迁居到加利福尼亚州。1990年,83岁的柳无忌被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推选为名誉会长。2002年10月3日,柳无忌在寓所于睡眠中平静逝世,享年95岁。

                     二

    柳无忌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教授、学者和诗人。他终身以教育为业,以沟通中西文学交流为己任,曾先后在中美两国多所大学任教,在国内讲授西方文学,在国外讲授中国文学,为中国培养了许多英语专业人才和介绍、研究与翻译外国文学的专家,也在海外造就了一批批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的学者。可谓桃李满天下,赢得海内外学子的普遍尊重。中美学界同仁及其学生们评价他为人正直,宽容大度,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既有“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西方办事精神,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效法的楷模。
柳无忌自幼深受父亲柳亚子影响,酷爱文学,10岁即随其父参加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17岁时,他就能将拜伦的《哀希腊》一诗译成中文。1931年他以论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获耶鲁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柳无忌一生勤于著述,耕耘不辍,研究成果累累,被公认是中西比较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文书籍论著《少年歌德》(1929)、散文《菩提集》(1931)、诗集《抛砖集》(1943)、论文集《明日的文学》(1943)、学术专著《印度文学》(1945)、论文集《西洋文学研究》(1946)、散文集《古稀话旧集》(1980)、散文和论文集《休而未朽集》(1983)、《柳无忌散文选》(1984)、论文集《从磨剑室到燕子龛》(1986)、散文集《我们的父亲柳亚子》(1989)等;英文论著《儒家哲学思想史》(1955)、英文论著《孔子生平及其时代》(1955)、英文学术论著《中国文学概论》(1966)、英文著作《苏曼殊传》(1992)等;翻译著作有《英译战时散文选》(1940)、《莎士比亚时代抒情诗》(1942)、《英国文学史》(1947)、《魁星》(1974)、《三千年中国诗选》(1975)、《英国浪漫派诗选》(1992)、《磨剑争鸣集》(1993)等;柳无忌还主持编纂了《苏曼殊年谱》(1927)、《世界短篇名著选》(1944)、《现代英国散文选》(1945)、《现代英语》(1945)、《世界短篇小说精华》(1948)、《现代中国文学读本》(1953)、《柳亚子文集》(1983)、《南社人物传》(2002)等重要著作。此外,柳无忌还曾在《清华文艺》、《语丝》、《文艺杂志》、《人生与文学》、台湾新竹《清华学报》、台北《联合报》、美国旧金山《世界日报》、香港《大公报》、《明报》、上海《新民晚报》等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和论文。
柳无忌不仅在教育界和学术界是一位深孚众望的一代宗师,而且在社会上也是一位组织能力很强的编辑巨匠。早在南开大学时,他就曾担任过《人生与文学》、天津《益世报》文艺副刊的编辑。他社会联系广泛,活动能力强,文字功底深厚,编辑风格严谨实际、认真细致,取舍裁剪恰当,无愧大家风范。1992年,柳无忌被国际南社学会推举为《南社丛书》的总主编。时他虽已届八十五岁高龄,仍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资料的搜集、整理、考证,文章的编辑、注解、校对,都一一亲自过问,进行仔细的揣摩和研究,推敲再三,方肯付梓,为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而艰辛的劳动。

                     三

    柳无忌热爱自己为之献出终身的教育事业,他在回忆当年教育生涯时尝说道:“集中国英俊有为的青年而教之,实为一大乐事,在昆明联大如此,在重庆中央大学亦是如此。”他勤于写作,历时近80年而不懈,自称诗文均由灵感而生成,“情绪汹涌起来,文学如泉水般直泻而下”。其文质朴隽永,清新洒脱,饱含深情,娓娓动人。他说;“倘使在我的梦想中会出现一个理想的世界,它不是柏拉图的共和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阿特兰提斯岛,而是一个十足中国味道的书香社会。”他孜孜不倦地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文学,认为希腊的审美观、基督教的教义、科学的人生观是支持西方文学的三大支柱。他把灿烂的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其译作被西方读者誉为“一部完整的文库”。他强调做学问应“广博而精深”,“先广而后专”。他主张:“写传主要以客观的态度叙述,不夸张,不过誉,避免一般把传主捧为‘今圣人’的作法。主要的,试把传主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社会、家庭的)写得切实、生动,然后叙述他在此期间的一切活动,标出他所受到的影响与应付的办法,留给后代的成果。”
柳无忌的奉献为海内外学界肯定,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名人录》、《美国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中。柳无忌曾于1973、1981、1987、1991年四次回中国省亲、访问、参加学术活动。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南开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北京燕京出版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民文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多家中国大陆出版社均出版了柳无忌的著作。南开大学赞柳无忌为该校英文系的“开系元勋“,美国学界把他的贡献比喻为沟通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桥梁。柳无忌去世时,他曾执教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在唁信中说:“在他卓著的生涯里,柳无忌教授以罕见的惊人才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多年来他对印第安纳大学的贡献受到高度的赞赏,他在沟通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使他的学生和同事乃至整个国际社会获益匪浅。”“多年来,柳无忌教授献身学校,是印第安纳大学师生们的榜样。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多产的作家,在建立东亚语言文学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并担任该系的第一任主任。使我们尤感自豪的是,柳无忌教授培养的许多学生现已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中的知名学者。”“我们以他与印第安纳大学的合作及他的名望为荣。”

472309f790529822a4516aded5ca7bcb0a46d44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中西文学交流学者柳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