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恨无英语通天塔

    (作者: ernie ) 刚进那个公司的时候,公司领导就发过话了:我们这里不许有吃翻译饭的。搞业务的人,拎上了就得会翻。更不必说自己的项目,当然是自家养的孩儿自家抱了。就这样,我也算在口译方面玩过一点票,也可以乱弹几句亲身经历的甘苦了。
  
  余观乎,世界上的口译,最含冤吃亏的,该数英语口译了。我们要面对的,是几乎全世界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英语“口音”,不“晕”不行。我曾经这样设想,假定两位高中同学都在大学读外语,一位读英语,一位读日语。参加工作后,都在同一家公司当翻译包括口译。一年后,公司领导会认为,那位读日语的同学水平高 ―― 特别是听力,比那位读英语的好得多。全世界一般就只有日本人讲日语了,就那么些口音。然后,德语、法语。。。也差不多如此吧?可是干英语口译的呢,你又不能和领导说,那印度人的口音重,我好多听不懂。而且,说了也是白说。领导不会理解。
  
  我遇到过一位印度客人,自称是牛津毕业的。说起英语,流畅的程度和印度口音浓重的程度旗鼓相当,叫人加倍的晕。一小时翻译下来,汗湿征袍了―― 我对陈付总如是说。陈付总安慰我:没有关系,多听听会好的。当翻译,谁不是出身汗?陈付总早年毕业于教会学校,后来一直为市长做翻译。年纪大了,安排到公司来。后来他对我说,解放初期,为了搞好“印度英语”翻译,他用录音机录下好些磁带,有空反复听,反复研究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才心里比较有底。当然,他的翻译事关重大,不像我们,只是谈项目,责任要小的多。
  
  就这样,在公司的业务里,我也接触过“滴里嘟噜”的意大利英语、菲律宾英语;接触过永远缺失h 音的法国英语。比如接电话,说的是“阿罗!”因为h 在法语里一般是不读音的。说到法国英语,有时我会想,法国人如果听不懂某个英语单词,可以不可以试试把这个英语单词开头的h 省去,读给他听?搞笑。比如heat ,要说eat,咔咔。有一次,法国人对我说起一个女人名字,我听到的是:gather – hint ,起初反应不过来,后来用法语的读粢幌耄琶靼自词荂atherine。好在自学过一丁点儿法语 ―― 哈,帮助不小!正因为是自学,不得不设法弄懂一些发音问题。自己感觉,帮助最大的,要数弄清楚了送气和不送气的辅音的区别(例如,法语的[p],像汉语“爸爸”的b,是送气的清辅音,不是浊辅音);弄清楚了不送气的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这,对于听带意大利口音的英语、带菲律宾口音的英语等等,都大有帮助。因为它们都会把[p],读成像汉语“爸爸”的b;[t] 读成像汉语“爹爹”的[d]。
  
  因为实在听不懂带当地口音的英语,我还经历过“英翻英”。那年到新加坡,参观一家法国人开的大企业,我为同事们当翻译。谁知带我们参观的那位本地工程师,说的英语我根本无法听懂。只好请了行政部门的人来“英翻英”,先翻译成能懂的英语,我再翻译成汉语。听着那个“英翻英”,我才知道,原来那位本地工程师说的“啬功”竟然只不过是second,他读成了se’cond。本来还以为是什么高深的专业术语呢。唉。这才知道,重音的位置变了,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叫人怎么吃得消?回国后和同事说起好笑,老前辈说,那是有个名堂的,叫“殖民地英语”colonial English。重音常常会落在最后一个音节,比如’normally,会读成 normal’ly~。好玩。
  
  还有有趣的一次,在德国。工厂老板不会说英语,他的副手是英国人,到德国几年了,大致会德语。于是我参与了一场“德-英-汉”的翻译链。首先是英国人把老板说的德语翻译成英语,我再作英翻中。这样,耗费的时间就又加长了一倍,还不时听到英国人没有搞明白的德语,在问老板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恨无英语通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