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法律翻译的特点及对译者的要求

thumb_sucaiw-2010sjb43260hem

关于法律翻译,一些人偏见地认为法律翻译仅仅是一种机械的工作,不过是一种程式化罢了。事实上,任何类型的法律文本翻译,从法规到合同到法庭证词,都是与三个领域的理论应用密切相关的一种实践;法学理论、语言理论(广义上包括语言学、修辞和文本理论)以及翻译理论知识。

目前,法律翻译的主要困惑就是针对法律翻译标准的激烈争论。法律翻译人员传统上一直受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所束缚,因此,一些律师和语言学家认为法律文本必须直译,有的翻译公司认为法律翻译几乎无法意译,并认为法律翻译人员的任务是把原作者的信息,即他的思想和想法而非其表述的文字,传递给接受者。尽管坚持形式对等和直译,还提到立法翻译完全为了信息目的,比如,为外国律师、商人及其他读者提供信息。这一论述意义重大,因为这是律师第一次意识到文本功能可能在决定翻译策略上发挥着作用。在传统的原文转换观点受到挑战后,一种解放译者的新思想出现了,即具体的交际环境选择翻译策略从而创造新的文本,如改写和双语国家的共同起草等。但长期争论的法律翻译标准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中国,一些学者也对法律翻译标准展开了积极讨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一些学者提出的法律文件翻译的五项原则:庄严词语的使用原则、准确性原则、精练性原则、术语一致性原则和专业术语的使用原则。其实,在这五项原则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它的四项原则都服务于准确性原则。

实践证实,法律翻译并不是用译入语中的概念和制度来替换原来的法律体系中的概念和制度的简单过程。因此,在律师不能期望译者翻译出意义相同的平行文本时,他们更希望译者翻译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平行文本。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的主要任务是翻译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本,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理解的不只是词、句的意思,而且还有其在另一种语言当中具有的法律效力及如何实现这种法律效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法律翻译的特点及对译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