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朱学恒:《魔戒》十年磨一剑

9

 

朱学恒:《魔戒》十年磨一剑

2011年12月18日,译林出版社推出朱学恒翻译的《魔戒》,这一天距离电影《魔戒》的第一部《魔戒现身》在美国上映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十年里,全球无数人跟随霍比特人弗罗多和他的朋友们上路,看精灵、矮人、人类怎样对抗黑暗君王索伦,将中土世界从魔影的笼罩下拯救出来。

作为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的开端,西方人对《魔戒》原本的兴趣远远高过了电影,它的销量超过一亿,被翻译为30余种文字,读者群比影迷群庞大得多。托尔金的原著实在是太出色了,它热卖半个世纪,在六十年代横扫欧美,和反战主义、环保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徽记。1999年大洋彼岸的美国Amazon网站举办全球网络投票,它甚至击败《飘》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书”。

幸运的是,在这场风靡世界的奇幻文学潮中,华语受众因为一个叫朱学恒的人而有幸没有被落下——2001年,他所译托尔金奇幻巨著《魔戒三部曲》曾在台湾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3个月之久,创下近60万册的销售纪录。

事实上,作为最早将奇幻文学译介给华语圈的非专业翻译者,朱学恒所做的远比人们所了解到的多。在没有人知道什么叫作奇幻小说的年代里,他默默翻译了23本奇幻小说,并以《魔戒》、《龙枪传奇》为华语世界增添了“奇幻文学”这一分类;在还没有什么人知道哈佛耶鲁公开课的年代里,他就率先发起开放式课程计划(OOPS),将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课程翻译成中文——这个总爱疯狂冒险的人叫朱学恒,他时常会有惊人之举,譬如他自掏腰包,花费50万人民币找人对自己的《魔戒》译本进行校订和重新编排。目前,这个历经1年半重新修订后的《魔戒》(插图珍藏版)已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

很多人说,决定一部小说成败的因素有很多,而《魔戒》作为一部建构了一个架空世界的小说,制胜法宝是让观众“看到”并“浸入”这个虚构的世界——从一花一木到信仰与理念。过去十年,从《魔戒》到《哈利·波特》再到《暮光之城》,奇幻文学一再重燃人们对于物种生存之外的无限想像,但由《魔戒》所创造的中土世界却从未被遗忘,而朱学恒毫无疑问比其他人更早意识到这一点。

朱学恒曾经许下一个诺言:终有一天,要让奇幻文学摆满书店里的一整个柜位。直至他遇见《魔戒》,这部奇幻经典当时在台湾竟然有一个令人遗憾的译本,朱学恒希望自己可以重译《魔戒》。为了说服出版社,朱学恒提出了在出版史上大概是空前、也应该是绝后的一个条件:“我保证每部书销量超过一万本,如果卖不到一万本,我就一毛钱都不收,超过一万本我才开始收版税。”朱学恒花了整整9个月,推出了《魔戒》重译本。该书上市后,在台湾一炮打响,第一个月就卖了15000套。此后该书销量一路攀升,朱学恒因为《魔戒》,赚到了120万美元,他用这笔版税收入成立了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翻译《魔戒》赚来的钱,希望能用翻译的方式还给这个社会。”而在七年前,为了能呈现给读者一个更精致完美的译本,朱学恒试图推翻自己,他拿出两百万新台币(约50万人民币),在全台湾公开招募愿意协助的团队来整体重新校稿和编排魔戒的翻译版本。经过一番甄选,《精灵宝钻》台版翻译者邓嘉宛脱颖而出。她和朱学恒两人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字斟句酌,对每段翻译的部分,从原始精灵语读音到中外文化隔阂之间,无不审慎考虑和安排,经过数百次的来回才将近百万字的版本修订完成。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修订版一直未能在台湾出版,直到此次内地的译林出版社伸出橄榄枝。

而同样是靠着《魔戒》的版税,从2003年开始,朱学恒投身“开放式课程”的工程——他的起步,比内地民间小组以及网易公开课等一批网络媒体还要早上好几年。去年6月开始,朱学恒在台湾公共电视频道主持以公开课命名的电视节目,“这是公开课的新趋势,”他说。他邀请九把刀等人参与,通过桑德尔的《正义》等课程带出大家的讨论,“让台湾观众都变成了哈佛人”。

从引介奇幻文学到建立开放式课程计划,朱学恒一直以外界难以理解的“公益”和“独立”姿态行事,他既没有归顺学术圈,也没有成为一个富有者,唯一珍贵之处也许在于他的自由——自由令他拥有真正的世界,正如《魔戒》中所描述的那片充满精灵和没有边界的中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朱学恒:《魔戒》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