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求是》杂志发表黄友义署名文章

引自:中国译协网站

2008年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黄友义的署名文章:《发展中国翻译事业,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文章围绕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筹备工作等,全面阐述了翻译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外互相了解,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党的十七大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决定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向世界说明中国,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是时代赋予中国翻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现将文章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发展中国翻译事业 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

黄友义

今年8月初,在举国迎接北京奥运会之际,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将在上海召开。翻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关注和推进中国翻译事业。

中国翻译的历史:社会进步和对外开放的见证

改革开放30年成就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翻译事业作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也为促进新时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翻译高潮,如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以及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成为当时中外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先导。而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得这次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形式上,还是在水平、质量和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几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如今,翻译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其涉及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外事工作、文学作品、马列经典著作等领域,而是辐射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构建起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国翻译协会(原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于1982年成立。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聚合全国翻译力量、促进翻译事业发展和规范翻译行业管理方面,发挥了组织引导作用。目前,从整体规模上看,翻译工作已经从原来的政府机关和相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分支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种翻译服务机构已超过3000余家,到2007年底,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的产值已接近300亿元人民币。翻译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翻译教育从过去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培养职业翻译人才和翻译研究人才的专业教育,翻译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翻译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也由原来的笔译、外事口译扩展到同声传译、视译、字幕翻译等多种形式,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打破几千年来传统的翻译工作方式,机器翻译或机器辅助翻译日益彰显其创新活力。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翻译工作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和民族语文翻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今天,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人们每天可以读到新华通讯社用多种语言提供的新闻专稿和特稿,读到英文版《中国日报》,看到中央电视台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向世界各地播出的电视节目,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3种语言的广播节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方兴未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等网站,每天在第一时间用几十种语言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中国的最新信息。中国外文局作为承担党和国家图书期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拥有25个语种,数百名专业翻译人才,对外出版中国领袖著作和党政文献等各类外文图书,同时出版《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人民中国》等20多种对外宣传刊物,向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累计出版量达数十亿册。中国外文局图书版权输出连续多年在全国出版单位中保持领先地位。中央编译局多年来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和多种文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及其他中央文献。外交战线的翻译工作者在多种重大国际场合、中外领导人会晤以及外交谈判桌上,奉献者他们的智慧和辛劳。科学技术的翻译工作是最活跃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翻译者的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在文化交流、体育比赛、对外经济贸易等领域,翻译的作用和贡献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翻译工作使中国在融入世界和让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中,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翻译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一个对外开放、蓬勃发展的中国,需要有同样蓬勃发展的翻译事业的支持。

世界翻译大会: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的舞台

中国翻译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得到国际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2005年8月,在芬兰举行的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翻译协会申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取得成功。2008年8月2日至7日,全世界翻译工作者共同期待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全球翻译界、文化传播界的精英将齐聚上海,参加这一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行的国际翻译界的盛会。

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成立于1953年,是国际权威的翻译工作者联合组织,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级咨询地位,拥有遍及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会员组织。国际译联每三年举办一次世界翻译大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7届。但遗憾的是,国际译联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翻译界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前17届世界翻译大会从未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外的地区举办过。2005年的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不仅一致通过中国申办第18届大会的申请,而且在选举出的17名国际译联理事中,有两名来自中国,其中一名以高票当选国际译联副主席,这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属首次。国际译联主席毕德在致中国成功申办世界翻译大会的贺词中说:“与会代表一致选择中国作为2008年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举办地。这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成功申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得益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关注,彰显翻译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主题,我们将进一步体现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宣示中国人民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价值取向,把大会作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的舞台,通过翻译和文化交流,增加外界对中国的了解。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受到世界的瞩目和积极响应。本届大会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规模上都将是国际译联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预计将有世界各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业界代表参加会议;联合国和欧盟组织相关机构领导人及中外文化学术界精英将莅临大会并作主题演讲;短短四天的会议将举办百余场专题论坛,议题涉及翻译与文化、教育、经济、外交、行业管理、现代科技等多个领域;配合大会的举行,还将举办大型国际翻译展览会。

在中国举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外宣传中国的良好机遇。大会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不仅是展示中国翻译界成果、加强国际翻译界合作交流的过程,更是让世界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见证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过程。大会的举办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展翻译事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互相补充与融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知识分子通过译介西方文化思想和社会经济科学知识来促进中国的发展进步;今天,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与世界的关系愈加紧密地形式下,中国不仅要继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而且要注重介绍中国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传播能力,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翻译工作所体现的跨文化、跨语言的沟通能力,正是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严重“入超”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文化赤字”依然很大。以出版为例,多年来我国文化出版方面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呈逆差态势,据统计,2006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进口18093.51万美元,累计出口3631.44万美元;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的逆差更大,2006年全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累计进口3079.31万美元,而累计出口仅为284.99万美元;在版权贸易方面,2006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2386种,共输出出版物版权2057种。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自身的内涵和底蕴相比相去甚远。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加强和改善翻译工作。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翻译工作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主要任务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国际翻译界公认,翻译工作者最擅长做的事是把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而要把母语翻译成外语对每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但是,由于当前中国发展的需要,也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等多种原因,世界上目前没有足够的翻译人员能替中国承担庞大的、日益增长的中译外任务。中译外的翻译工作不得不主要由中国翻译工作者承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都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向世界说明中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顺畅交流,是时代赋予中国翻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尽管中国的翻译事业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就目前翻译工作的现状及整体实力而言,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翻译工作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翻译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快培养一支能够承担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队伍。要以举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和更加得力的措施,努力推动中国翻译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友义,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求是》杂志发表黄友义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