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中国地名不应译成英文

8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了《美大学生调研北京服务“软件”》一事,称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15名学生花费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关于北京城市服务“软件”的调研报告,其中提出,“北京地名翻译全部是汉语拼音,不利于外国人识别‘东直门’和‘西直门’,建议采用意译的办法”。而笔者以为,这一提法是错误的。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便于国际交往,保证不同语言书写的地名都能让人看明白(请注意,这里是“看”,而不是搞懂地名的字面含义和内容),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作出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叫“单一罗马化”。美国地名本身就是国际化的标准地名。中国地名使用汉语书写,确实存在着如何“单一罗马化”的问题,但并不是像美国学生建议的那样采用意译的方法,而应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这已经是1977年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成为国际标准的。所以,北京的路牌上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恰恰是国际化的体现。

目前,北京市在交通标志上用英语翻译地名,这种做法不标准。首先,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其次,它与其他地名标志不配套。交通标志只是分段指引的作用,必须与地图、路牌等相配套,才能逐步地把路人引向目的地;第三,它对非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其实,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完全可以起到指明方位、区别此地与彼地的作用。可以说,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既兼顾了内外的需要,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具有实用意义。

(张岳) 新华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中国地名不应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