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各国翻译《哈利·波特》 有时要组团派代表找罗琳沟通

今日(8月4日),《哈利·波特》系列完结篇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简称《哈7(下)》)在内地全面上映,陪伴哈迷十年的《哈利·波特》即将谢幕,在哈迷心中充满无限伤感。据悉,成都各大影城今日零点场预售极其火爆,影迷的关注热度并不低于《变形金刚3》。昨日成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哈利·波特》(简称HP)系列小说中文版的翻译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主任马爱农,她表示,由于要参加活动,她会去看《哈7(下)》,但对影片的期望值不是很高,因为演员越长越大,已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了。

翻译幕后

最难翻的是魔法咒语、神奇生物

从2000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2007年的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马爱农都参与了翻译,马爱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在中国卖出去了1000多万册,这是典型的成长小说,陪伴哈迷慢慢成长,过去几年,每年一部《哈利·波特》几乎已成为哈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000年,马爱农任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买下了《哈利·波特》的中文翻译版权, “当时中国还没有掀起‘哈利·波特热’,整个翻译过程比较顺利,到翻译后面几部时,出版社就给我放假,让我在家里专心翻译。”马爱农说,整个过程有点像流水作业,每次翻译前她都是一口气把原文通读一遍,重点标出来,查完字典后开始翻译。在马爱农看来,翻译过程最难的还属一些魔法咒语、神奇生物,以及特殊的魔法道具,“比如魂器之类的。这些词都是字典里查不到的,我要根据它们的形态、作用想出一个比较上口的中文词来表达,后来电影翻译都是采用我们的译法。”

马爱农透露,全世界大约十几个语种的《哈利·波特》问世后,翻译小组就开始联络。“我们前两年还在伦敦参加过一个《哈利·波特》翻译大会,互相交流,遇到翻译的难题,会相互请教。如果大家对罗琳要表达的意思都拿不准,会派代表跟罗琳联系,询问她真正的意图。”

在马爱农眼中,中国的哈迷很可爱,“他们对《哈利·波特》的痴迷程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不仅会关注《哈利·波特》系列书籍,还关注一些衍生产品,为了保持书中的前后一致,我翻译的时候遇到一些陌生的词汇,有时候都会向哈迷请教。”

评价电影

没书精彩 演员也越长越“走样”

对于小说中的人物,马爱农表示,她最喜欢的角色是韦斯莱家的双胞胎,“因为他们充满了奇思妙想,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双胞胎一出场就能带来欢乐,每当翻译到他们的部分我心情就很愉悦。我对双胞胎之一被杀死感到非常心酸,我觉得特别可惜,因为双胞胎本来就要相依相偎,这样把他们分开太残忍了。”对于“魔法三人组”,马爱农坦言最喜欢罗恩,“罗恩有点笨,总是犯错惹祸,但很真诚。”

马爱农表示,她从哈迷那里得知电影《哈7(下)》的一些情况,有哈迷告诉她影片有很多贴身肉搏的打斗场景,“这和原著中不一样,因为原著中的角色主要靠魔法取胜。”

马爱农坦言,和电影比起来她更喜欢书,“我觉得电影有些地方不如书里精彩,因为看书可以无限想象,但电影会把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我看过电影的前三集,前三部电影基本忠实原著,我最喜欢第一集,因为小时候的角色都很可爱,并且是处于在校园成长的阶段,听说后来几部拍得像好莱坞大片。”

马爱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好安排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简体中文最终收藏版首发相关活动,她会去《哈7(下)》的零点首映场,但她表示,对影片的期望值不是很大,“原因是演员越长越大,已经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了,另一方面电影中好莱坞的成份越来越多,因此,我对这部电影持保留态度,我宁愿看书……”成都商报记者 张世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各国翻译《哈利·波特》 有时要组团派代表找罗琳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