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178名空军老翻译聚北京

  满头银发,微颤步伐,一双双皱纹纵横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些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都曾是中国首批空军翻译。昨日上午,178位近半世纪未见面的空军老翻译聚会北京,追忆往事,纪念空军建军57周年,同时庆祝这个集体的自传《空军翻译耕耘录》面世。

  七旬老翻译双目失明口述撰稿

  中国空军第一任翻译科长麦林女士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空军翻译耕耘录》的主编。

  她称,昨日共有178名首批空军翻译参加了聚会,这些老翻译年龄都在7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83岁。这些老战友已有40多年没见面了,这次专程从广州、哈尔滨等地赶来。

  麦林称,这本《空军翻译耕耘录》是自费出版,并未公开发行,100多位老翻译免费为该书撰稿。70多岁的老翻译关明哲双目失明,为给该书撰稿,他对着录音机口述,然后由妻子和女儿整理,最后再念给他审定。但在聚会上,关明哲却说,“不用提我,我对空军翻译的贡献很小。”

  副师级研究员曾被教官训斥“不合格”

  74岁的孙维韬穿着大红T恤,格外精神,这位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翻译,刚成为空军翻译时,却被苏联教官责骂为“不合格的小翻译”。

  孙维韬回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志愿军空军和苏联空军联合作战,需要大批俄语翻译。19岁的孙维韬刚学习8个月俄语,“只掌握了1300个生活常用单词”就被任命为苏联教官翻译。

  他说,第一堂课,一名苏联教官一口气说了十分钟才停下来,“当时我紧张得一个字也没听清。”孙维韬说。开始这位教官主动重复了几遍,但孙维韬仍不停说“请重复一遍”。教官耐着性子说:“我都重复了,快翻译。”孙维韬这时才低声支支吾吾地说:“我还没听懂。”“听不懂算什么翻译,再重复一百遍也没用。下去!你这个不合格的小翻译。”苏联教官气得大吼起来。此后,孙维韬苦学3个月,终于被公认为航空专业课的首席翻译。

  “这件事影响了我一辈子。”现在已是副师级研究员的孙维韬说。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178名空军老翻译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