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淄博作家译出日军侵华铁证

核心提示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67周年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后,对30多万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

  日前,美国著名作家欧文・华莱士撰写的一部尘封了60年、反映日军侵华历史脉络的纪实性手稿,由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翻译家、淄博市作协主席王金铃翻译整理完毕,并于昨日正式向世人公布。在书中,华莱士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一些情报资料,从深入探究日本的好战本性,军国主义的侵略国策及其妄图侵占中国进而独霸世界的法西斯纲领“田中奏折折”入手,结合当时的世界具体情势,全面揭露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固有的侵略本性和值得全世界警醒的日寇霸占全球的图谋。

  经欧文・华莱士生前授权,王金铃先生享有华莱士所有作品在中国的独家翻译权和专有出版权。用王金铃先生的话说,,书稿的成形,既是向南京大屠杀67周年纪念日的献礼,也是对日本当局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教科书势力的有力回击,同时也是对华莱士先生深深的的纪念。

  心有灵犀未曾谋面

  这个书稿的发现,颇具传奇性。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不久,华氏便于1942年10月入伍。当时仅仅作为一名中士的华莱士,却积极地投入到为动员美国人民参战的系列战争片“我们为什么战斗”的编写拍摄中去。他将怀特少校起草的“中国之战”加以改写,充实,并改名《为中国之战》,拍成战争情势片在美国部队内放映。

  《为中国之战》内容涵盖从1927年至1943年整个中日战争的情节。片中处处透露着华氏对日寇侵华罪行的谴责和对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敬意。二战之后,华氏致力于文学创作,后成了世界五大畅销书作者之一,几十部作品发行二亿多册,风靡全世界。鉴于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华氏生前有个愿望,能将他的全部作品找一位信得过的中国作家翻译家译成中文。

  经美国汉学家和有关作家向华氏推荐,认为中国山东籍作家兼翻译家王金铃先生既为作家又是学者,且翻译水平高,于是意有所属。但华氏于1990年6月29日去世,生前未与王金铃见过面。

  华氏后人玉成佳话

  华氏去世后,其家人秉承华氏遗愿,将其全部作品的独家翻译权和专有出版权授与了王金铃。此事一时引起中外学界轰动,称其为世界文学交流史、翻译史和出版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1996年9月2日的《参考消息》还以“中美文学史上的一大佳话”为题进行了报道。

  1999年4月,华氏之子戴维领着他的两个儿子来中国拜访王金铃。两人从华莱士的作品谈到了二战,谈得很投机。原来王金铃的父亲也参加过抗日战争,任县大队长,后牺牲。这样除了文学的友情外,两人又加上了父辈们二战时具有共同抗日的经历的友谊。

  在交谈中,王向戴维提出,他从华莱士先生的一些作品中发现,其父华莱士曾在二战参军前写过一本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书,但未见出版,问能否一阅。戴维当即回答有这么一回事,并答应送给王金铃阅译,王大喜过望。之后,戴维将尘封60年未动的书稿《日本的〈我的奋斗〉》寄给了王金铃。此书稿写成于珍珠港事件前夕,原本有几家出版社有意出版,但因珍珠港事件后美全国激奋,忙于参战,遂将此事搁置。谁知,一搁便是60年。

  华氏手稿意义非凡

  王金铃先生告诉记者,该书稿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分量。其一,它是中、日之外第三国人的见证和实录,因而具有其令人信服的客观性;其二,该书稿是华莱士在珍珠港事件前写成,当时美国并未参战,所以华莱士作为美国的一位驻外记者,其观点是客观的,因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其三,书稿中的所列事例,材料,数字以及观点,均系华氏亲经亲历亲闻。他不光在日本作了详细调查,而且在中国,用华氏在文中自己的话说:“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被占领地区作了彻底的调查。”因此,文中所叙所列,均具不可置疑的真实性。因而,该书稿内在的客观性、可信度和真实性,对见证这段历史,具有难得的历史价值。华氏在文中最后意味深长地写道:“只要日本这个岛国还有“田中奏折”,只要还有热衷于将奏折变为现实的人,太平洋就不会有和平。”华氏在文中点批的东条英机等战犯处死几十年了,至今还有人膜拜不已,华氏之书之语,对现实有很深的警示意义。

  华莱士和他的尘封手稿战地采访洞悉真相欧文・华莱士(IrvingWallace)1916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由于爱好文学和不停地写作实践,青年时代他就小有名气。报刊、杂志频繁出现他所写的各种文体的文章,在美国有影响的杂志《读者文摘》、《星期六评论》、《皇冠》、《星期六晚邮报》等常有作品发表。特别是在《自由》杂志上,更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1940年华氏24岁时,《自由》杂志委派他担当国外记者,执行远东采访的任务。当年7月17日,他来到日本进行采访。

  在日本,他采访了当时86岁的好战的黑龙会头子头山满,头山满告诉他,日本准备建立“亚洲新秩序”,要消除西方的影响,并明确说要用战争方式把西方人踢出亚洲。后来华莱士又采访了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松冈洋右对这位美国记者大讲一通,说到了加入希特勒阵营打一场世界大战的计划。华莱士将这次采访的情节转给了《国际新闻社》的拉里・史密斯,史密斯于10月2日向全世界做了公开。此事影响颇大,引起了世界对日本的戒备,以至于日本外相定下一条政策,不接待任何有关他们的职业而要求采访的外国记者。

  为了了解日本侵华的情况,华莱士于1940年8月29日飞往上海进行更多采访,后又到南京进行了采访。

  华莱士作为《自由》杂志的远东记者共三个半月。回国后,华氏决定针对日本的情势写一本书,书名定为《日本的〈我的奋斗〉》。1941年12月6日星期六,他向五家出版商寄出了该书的提纲,第二天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由于美国全国忙于参战,此书由此搁浅,但终于1942年1月29日将整本书写完。

  华氏手稿剖日野心

  《日本的〈我的奋斗〉》一书所记述的时间和事实,始自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裕仁天皇呈奏了几万言的对外侵略扩张的献策,史称“田中奏折”,至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发生。全书共十三章,包括剖析田中其人,“奏折”终被暴露等等。

  田中奏折,照华莱士看来,就如希特勒的法西斯宣言“我的奋斗”一样。奏折之核心是对外扩张。这个奏折因其不可见人的目的,是秘密上奏天皇的,但最终被暴露并披露于世,引起世界大哗。华莱士在文中说:“日本关东军将‘奏折’奉为宗教……将它作为经文牢记在心,像圣训一样奉行。”通观奏折之内容,足见日本扩张之心蓄谋已久,步骤之详细,谋划之阴险,读之令世人咋舌。奏折中明确宣称:大和民族如欲成就新大陆者,控制满蒙乃第一步也,奏折中还详细叙述了如何出兵我国东北即当时所称的“满蒙”,如何利用东北的各类资源及养兵扩兵,这其中包括对东北的木材储量、粮油的产量、占世界72%的大豆、煤矿、铁矿资源调查和掠夺利用。如何从肉体上用大量贩卖鸦片让中国人身体残弱,失去反抗力便于统治,如何躲避和欺骗世界舆论等等,均有涉及和实施事实。

  关于南京大屠杀,书中描写道,“妇女全被日军从中国人的家里搜出来,如果强奸时反抗,刺刀就是她的下场,甚至60岁的妇女和11岁的小姑娘都难以逃脱。她们被摔倒在地上,在12月冬天的光天化日之下,受到日军的强奸,许多妇女被切去手足,栅栏门的房屋里传出的妇女的尖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人物简介

  王金铃,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翻译家,山东译协副会长,淄博市作协主席、译协会长。几十年来正式出版的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理论专著等逾千万字。主要作品有《靖康之变》、《虞舜大传》、《七月的风波》、《黑暗的心脏》等。

来源:齐鲁晚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淄博作家译出日军侵华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