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温州翻译业的“第一桶金”

走在温州街道,经常可以见到打着翻译社牌子的小店,面积10多平方米,两三个店员,却打着能译英法荷葡日韩等10余种语言的广告。温州真有这么多翻译人才?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几家翻译社。

  家族企业式的翻译社

  陈小平坐在位于惠民路上的春霞翻译社,因为周末没什么生意,他无聊地在翻阅一本黄页号簿。这个翻译社是小平妹妹几年前开的,现在已发展成一个翻译有限公司,并在市区开出三家店面算是当地较大的一间翻译公司了。惠民路上的这个是最近开的,因为新建成的温州市行政审批中心就在附近。

  “我们也算不上是温州最早吃这碗的人了。”

  据陈小平讲,温州最早开翻译社的是个叫胡正镇(音)的人,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陆续为一些要出国的温州人翻译护照等文件,当时只有他一家,生意好的不得了。之后,陆续出现一些民间翻译社,到现在整个温州已有30多家,所以竞争也很激烈。

  小平的妹妹春霞学外语出身,理所当然地成了翻译公司的经理,小平和父亲给她打下手。温州大部分翻译社和翻译公司都是这种家族企业,很有温州特色。

  灵活自由的运作方式

  陈小平的店面不大,一台电脑、一台传真机和几张桌子,店里也就他一个人。但广告却写着承接英意法德葡日韩印越等十多种语言的翻译业务,他一个人能做得了这么多吗?

  原来,这家店面主要承接业务,如果有人要翻译,陈小平

  便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文字送到总公司,翻译人员会将文件译成汉语。不过,在总公司能翻译的也只是英法德等几个语种,如果碰到阿拉伯语、希腊语等小语种,他们还要和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代劳。

  如果顾客有急事的话,翻译店会优先处理他们的文件,一般等上半小时便能拿到翻译稿。从这方面看来,这些翻译店的运作形式很像我们常见的照片洗印店。

  在翻译价格方面,一本护照30元,国外居住证50元,500-800字的邀请函50元。陈小平说他接过最大一笔业务是瑞安一个公司要翻译一本外文摩托车说明书,大概在6万字左右,他们请了一个大学老师,花10天时间就完成了,对方以为很容易,最后只付了几千元。

  谁来养活他们

  据了解,光顾翻译社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想出国的,境外担保人资料等文件必须译成中文;二是那些规模不大,但有对外业务的民营企业,由于专门请翻译的成本太高,因此也把这些任务交给了翻译社。温州是“侨乡”,民营经济又发达,自然养活了众多小翻译社。

  温州街头看似零散的小翻译社,其实也有统一管理。据陈小平讲,每年警方的出入境管理处都会对翻译社的资格进行审核。

  根据资料,中国目前翻译产业的年产值为110亿人民币,而在两年后可预计达到200亿元人民币。温州街头的这些翻译社尽管规模不大、质量也良莠不齐,但显然精明的温州人已开始掘这第一桶金了。崔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温州翻译业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