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前10年遭冷落如今越学越广 小语种有大“稿头”

在高校毕业生大喊就业难的今天,广西、云南等地小语种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让人羡慕。但是,小语种专家似乎还不满足于此。

9月24日,全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究会在广西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指出,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光会讲一门小语种还不算“能事”,会讲两门外语、或是熟知所学语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学生,才会更吃香。

其实小语种曾经“失落过”。在1994年的前10年,全国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流失严重,只剩一个人坚守阵地的专业就有十几个。但是,截至2003年9月,我国共有42所高校开设了39个非通用语种的课程,共计113个专业。

在教育部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小语种有了“大搞头”。24日记者在会上还了解到,目前一些语种被细分研究,开设了5个以上的专业,如区内的广西民族学院,仅是越南语一项,就有经贸越语、旅游越语、越南政治、越南经济等专业,学校还开设了“东南亚历史与现状”课程;区外的广东外贸大学,泰国语的学习细分为泰语演讲艺术、旅游泰语、泰国民俗学、经贸泰语等专业。学生们已不仅局限于“会说”,又各有“精通”,成了受人欢迎的专业翻译人才。

小语种“小”,但“1+1”就能大于“1”。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校开设了“意大利――英语”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俄语――乌克兰语”。学生在学习非通用语的同时,还学习另外一门外语,一毕业,就拿到了两块“敲门砖”。在此基础上,各校在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语言教学仅占部分学分,其他学分分布在政治、经济、贸易、外交等课程上,使学生毕业后便可从事对象国的相关工作。(记者周寒)

新华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前10年遭冷落如今越学越广 小语种有大“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