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迷失于翻译中:错误情报加剧中美相互猜疑

  美媒体载文反思,美国赖以制定对华决策的情报信息往往错误百出。由于“语言技能和对地区事务的精通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美国情报人员往往犯下翻译错误,改变信息。另外,他们经常主观地选择情报,将小报报道、论坛帖子等不具权威性的信息作为情报来源。结果,错误情报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加剧了中美相互猜疑。

  克林顿总统1998年访华的高潮是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演说现场直播所用的同声翻译由美国自己提供――这是美国总统首次直接对中国民众发表讲话。通过电视观看演说的美国评论员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功。但在中国,克林顿的演说一结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就向观众表达歉意,因为美国人“翻译的中文不伦不类”。虽然演说词的翻译在意思上到位,但表述拙劣,容易造成误解,堪称失败的翻译。

  近10年以后,尽管美国和中国还在苦苦寻求彼此理解,但两国之间的相互怀疑和误解仍频频见诸官方文件和政策声明。五角大楼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警告,称中国拥有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的巨大潜力,其军事技术足以抵消美国传统军事优势。

  该报告只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表示担忧的一连串报告中的最新一个。然而,这类报告常常错误百出,使提交给国会和传达给美国公众的信息的可靠性被打上问号。撰写这份报告的分析人员所收集的资料源于翻译糟糕的文献和不可靠的中国媒体报道。他们经常未能将来自更可靠的公开的中国信息纳入考虑。这种对资料的选择经常偏颇地支持了流行的对华看法。

  这些报告以及美国军方就如何应对他们所谓的中国威胁而提出的建议,成了中国的分析家们的读物。那些读过报告的中国的分析家随后撰写他们自己的报告,并在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又成为美国的分析家的读物。就像储蓄户头上的“利滚利”,错误情报造成的结果日积月累,导致小问题迅速成为大误解,最终积重难返。其结果是,两国之间的猜疑日益加深,双方对解决造成分歧的安全问题的合作失去真正兴趣。

  “太空珍珠港”?

  2001年,美国国家安全太空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军方正在发展在未来高科技太空战争中击败美国的方法和战略”。该委员会对可能的“太空珍珠港”事件提出警告。

 这些担忧也许是合理的,但该委员会用来证明其看法的资料却有问题。在提出“美国弱点的警示”时,该委员会引述一家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称,“对那些无法借助坦克和飞机赢得战争的国家来说,攻击美国的太空系统或许是一个不可抗拒的选择。”使用这则报道的评估委员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上述报道是中国政府的官方声明。事实上,那家媒体同时还是一家拥有从时尚到时事等许多杂志的商业企业。委员会所引述的报道就出自该媒体所属一家杂志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一名低级别军官撰写,并非中国政府的政策声明,文中探讨的弱点与太空战争毫无关联,并且也未提到所谓的“太空珍珠港”。

  而且,该文在指出所有美国的“战略弱点”时,其评估根据恰恰来自美国的资料,包括五角大楼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前国家安全官员的讲话、一份未命名的1998年美国空军报告等。

  这就像孩子们玩的打电话游戏,话传到最后已面目全非:太空委员会引述中国低级别军官的文章作为报告依据,而后者又是引述美国的资料撰写成文的。这样一来,委员会的报告将对自身军事弱点的评估当成了中方原创的军事观察和意图。

  小报消息

  可笑的是,就在美国敲响“太空珍珠港”警钟的同一个月,香港一家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正秘密研制一种反卫星武器。据说这种小型的尖端装置能附着在卫星上将卫星摧毁。随后,五角大楼在其2003年和2004年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中提到了这些文章。

  对这些文章进行高级搜索,会发现它们都源于中国安徽的一位军事发烧友写的一篇帖子。在写作这篇帖子时,这位发烧友似乎只是使用了有关中国民用卫星的公开资料,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于2000年10月份在个人网站上张贴了这篇有关中国反卫星武器的文章。那家香港报纸一字未改发表了这篇网上帖子。美国负责监视国外媒体的外国广播信息服务处把上述香港报纸的文章翻成英文,并交给了情报部门。

  五角大楼的分析员本应追踪到文章的原作者,在考察消息的可信度方面,他们也应注意到,发表上述文章的那家香港媒体为增加发行量已改变了原有的办报风格。在报纸发表那些文章的时候,它早已成为一份街头小报了。

  字词游戏

  糟糕的资料选择、误传、误释并非美国情报部门处理源于中国的情报资料时仅存的问题。2005年3月,美国国家空中和太空情报中心在其题为“对美国太空优势的挑战”的报告中引述了来自中国的资料,但译文明显与原文意思不符。

  该报告的引述称中国正积极研制反卫星武器:“中国将密切跟踪国外先进卫星技术的发展,紧密关注太空军事利用上取得的进展,同时积极研制反卫星系统。”国家空中和太空情报中心的译文存在严重错误。它将中文里的“应(该)”翻成了“将(要)”。事实上,从文章可以判断出,作者认为中国尚未在反卫星研制一事上做出决定,所以只是该文作者对此提出建议。

  国防部在其2005年1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承认,“语言技能和对地区事务的精通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在这些技能受到重视之前,美国的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他们读到的有关中国军力和意图的评估其实迷失在了翻译之中。

  (文章来源:《原子科学家公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迷失于翻译中:错误情报加剧中美相互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