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七旬“老神仙”翻译“大河恋”

《一江流过水悠悠》

一江流过水悠悠

一位70岁的文学教授翻译另一位文学教授70岁的成名作会怎样?特别是两人都曾在高校教授莎士比亚,这一次的文学相遇又会印证什么?日前,“复旦大学杰出教授”、著名翻译家、词典编纂者、莎士比亚研究学者陆谷孙教授用静水深流又潜藏激情的译文,译出7万余字的电影《大河恋》原著小说——《一江流过水悠悠》。而这部出自芝加哥大学教授莎士比亚的诺曼·麦克林恩的作品,也因其饱含人生况味而使七旬高龄的作者一举成名。
  
古稀教授初推小说

据悉,半生研究与讲授莎士比亚和浪漫派诗歌的诺曼·麦克林恩,退休后回到西部群山中的家乡,黄昏时独自去林中大河垂钓,聆听水声如喁喁人语,写惯了论文的笔悄然梳理起了记忆。人至暮年回望时光无垠生有涯,自然所思良多、感慨深长。1976年,年已七旬的他出版的小说处女作《一江流过水悠悠》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如今,其作品在美国已与他当年研究的作品一样经典;芝大在他去世第二年将校园一座建筑命名为麦克林恩楼。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河恋》是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中壮美的景色和感人至深的配乐让人印象深刻。中国读者早已熟知这部片子,而原著小说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引进出版。据该书编辑周丽华透露,《一江流过水悠悠》这个译名是在陆谷孙一再坚持下采用的。既富含以流水为时间和生命中种种过往的譬喻,同时,将一门钓鱼闲技作为艺术不惜时间去修炼、悬想与参悟,也暗合了东方的审美态度。这个译名既忠于原著,又传情达韵。

             

 译者差点半途而废
   
    然而,该书的翻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熟悉陆谷孙的人都知道,他对翻译作品的原文及语感非常挑剔,这次也不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年前,陆谷孙接到翻译约请,动手翻译没两天,就去信跟出版方请辞。理由是,他对钓鱼一窍不通也无兴趣。翻译的前15页通篇都在讲钓鱼令他十分苦恼。接着,陆谷孙又在博客上贴出民意调查,让众多“陆粉”投票,当时劝他放弃翻译的意见居多。不过,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他竟然翻下去了,原因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开始喜欢上这本书了。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仅仅花了1个月时间,陆谷孙就交稿了。字数7万字,让人不得不信服于他“老神仙”的美称。更难能可贵的是,陆先生典雅灵逸的译笔与麦克林恩细腻婉转的原著风格交织出一曲优美耐读又诗意盎然的“乐章”,堪称当代文学翻译的经典之作。

陆谷孙教授

陆谷孙教授

  
名译对照优美原文
   
    据悉,《一江流过水悠悠》的故事背景在美国西部小城密苏拉,那里山林环抱、大河流淌,河中鳟鱼肥美。长老会牧师的儿子诺曼和保罗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并习得了一门被他们奉若宗教的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兄弟情意甚笃,工作后分处两地,仍不时相约垂钓。但性情刚硬又嗜赌的保罗偏离了生活的安全轨迹,终致盛年早夭,也令挚爱却无法理解和帮助他的亲人哀痛不已。多年后,退休的诺曼再次来到古老的大泥腿河畔,回忆起兄弟二人和老父一起垂钓的情景,往事悠悠,岩石下喁喁细语的水声似乎说着什么……
  
    小说以四次垂钓为主线,这些散淡的记忆片段和家庭故事之所以没有被当成回忆录而归入小说一类,不在于细节的虚构或真实,而在于它的写法:叙事的风格、素材的拈撷、情感的汇融、意象缝合的完整。它完全不同于看似充实却松散无力的流水账或相册式回忆录,一旦生成便声光流动,用《断背山》作者安妮·普鲁的话说,它是美国文学史上罕有的、真正伟大的作品之一,回忆和伤逝之外别有寓言色彩,能将人带入深沉恍惚之境。(陈熙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七旬“老神仙”翻译“大河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