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超越国界的文字与美――记《译林》杂志创刊25周年超越国界的文字

如果说文学可视为时代的一面镜子,文学期刊或可喻为这面明镜上闪耀的光芒。《译林》这份外国文学杂志,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1979那个万物复春的年代诞生的。“打开窗口,了解世界”,这八个字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当时以之作为《译林》办刊宗旨,足见译林人的眼光与勇气。

  翻检手头这本泛黄的《译林》创刊号的目录,映人眼帘的便是那些熟悉的,名字:范存忠,陈嘉,戈宝权,施咸荣,周煦良…25年岁月流逝,这份名单中有数位已经仙逝,也有一些仍然活跃在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界:董衡巽,孙致礼,陈德文,刘象愚……再回顾《译林》第一届的编委名单,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学者:戈宝权,卞之琳,王佐良,方重,冯亦代,钱钟书,杨绛……正是有了这些最早为之热心挥锄培土的有心人,《译林》这株嫩苗才得以借春风又绿神州之际,顽强生存,也正是在这25年中得到无数良师益友的帮助,《译林》才得以茁壮成长。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译林》杂志的首部长篇。它为《译林》做了一个清晰的定位:以译介外国优秀通俗文学为主,兼顾对外国文坛流派、作家、作品的评介。自此,译林人便开始了四分之一世纪的耕耘。在全国各地许多译者的支持下,一大批国外的优秀通俗文学作品被介绍给中国读者,其国别、题材、体裁多样,内容更是精彩纷呈。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中文译本最早是以电影剧本的形式刊于1981年《译林》第3期的,法国作家保罗―卢・苏里采尔的《绿色国王》,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的《烈药》……《译林》的目光紧盯着外国优秀畅销小说,所选作品要求既具有突出的可读性,同时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在外国短篇小说与诗歌、散文方面,《译林》所载作品题材之丰富和语种、地域分布之广泛,当属难得。2003年《译林》刊出的外国文学译作中,既有英、美、法、俄、日等在世界文坛影响较大的国家的作品,也有乌干达、爱尔兰、印度等国家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所涉国别达20余个。这些作品或以情节见长,或以真情感人,或以哲理育人,总令人读之不忍释手。仍以2003年为例,《译林》便有近40篇次的短文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等国内一流的期刊报纸转载。

  与此同时,《译林》清醒地意识到世界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 旨在介绍外国作家、作品和流派,聚焦国外文学奖项的栏目自创刊起便成为译林的又一特色。现代派文学,比较文学,国外科学幻想小说,黑色幽默……这些在当时还鲜为中国读者熟悉的名词无一不为《译林》所关注、所介绍。时至今日,虽然栏目历经调整,但主旨始终如一。在《文学大奖点击》、《名家名作评论》等与外国文学有关的栏目中,译林人也不将目光拘囿于英语国家文坛,多有其他语种的文学现象进入《译林》的视野。与其他学术期刊不同,在《译林》上刊发的这些文章不仅满足国内的文学研究与创作者的需要,也尽量以普通读者所欢迎的形式出现,兼顾了学术性、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学术平民化”成为有《译林》特色的写作风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译林》上刊载的此类文章越来越多地被学术期刊转载,被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列为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仅〈〈外国文学评论.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索引》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索引》中,引用《译林》便达到90篇次之多。《译林》一直被列为全国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正说明这类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的文学评论文章是能够被包括外国文学研究界在内的最广泛的读者接受的。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研究的进程,甚而影响丁中国作家的创作,难以评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新鲜的、来自域外的养分,亦为中国文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契机。

  1997年,《译林》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对于译林人而言,这既是读者与市场的需求,也是译林人希望能将更多更好的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的尝试。从一年四期到一年六期,容量增加了,质量却不能下降。译林人认为,“拿来主义”绝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有选择的引进。坚持社会主义出版的“两为”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译林人自觉的选择。凡是有违党的出版方针、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稿件,无论它在国外出版后引起如何的反响,引进后在国内可能存在着多大的阅读市场,《译林》在选稿过程中都坚持“一票否决”。这也是《译林》能在外国文学界和普通读者中一直拥有良好口碑的秘诀。

  时光荏苒,转眼间《译林》步入了一个新的世纪,既存在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若干年前,文学期刊市场如火如荼,发行量动辄几十万份以至上百万份的刊物比比皆是,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的可选性变得越来越丰富。影视、电脑、网络,无一不对原先的文学期刊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对《译林》而言,原先拥有的优势――对外国优秀畅销书的译介――虽仍存在,而且《译林》选译的篇目往往还被改编为影视大片,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令许多读者更愿意直接欣赏电影或其他更直观、更能带来感官愉悦的艺,术形式;年轻的潜在读者群在面对发达的网上资讯时,很难回过头来把阅读作为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不妨将视野再放宽些,我们发现,随着中国加入WTO,生活类、休闲类、专业类期刊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蓬勃旺盛。许多非文学类期刊吸收了国外的办刊理念、经营思想甚至资金、人才,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新兴主力军。承负25年成就,面对新市场,译林人别无选择,惟有以当年敢为人先的勇气,以读者为本,以质量为本,以服务为本,继续致力于译介世界文坛新潮,博采全球文化资讯。

  今年是外国文学期刊《译林》创刊25周年,作为纪念庆典系列之一的学术交流活动已于2004年10月15日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来自印度德里大学的拉尔博士和柴克拉瓦蒂博士围绕“用英语写作的印度女作家”之主题分别作了演讲。《译林》杂志正在举办的“与《译林》同行”的征文活动,自11月1日起至2005年1月结束。据悉,仅短短几天内已收到数十篇征文。

  《译林》创刊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将以11月26日在京召开的“京秋座谈会”为高潮。本次座谈会由译林出版社、译林杂志社主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本报协办,届时,众多《译林》的新老译者、忠实读者、良师益友将济济一堂。

来源:中华期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超越国界的文字与美――记《译林》杂志创刊25周年超越国界的文字